4.07.2007

桜花醍醐


2007年的桜花,我選擇拜訪的是醍醐寺。由於今年是暖冬,桜花的開花預報來得比例年早;加上工作繁忙,好不容易湊和出可以出遊的休假日,偏偏老天爺又不賞臉,給了一個陰霾綿雨的天氣。只是桜花不待人,我還是匆忙拎起行李出發。

醍醐寺位於京都市內,不過從我住的地方沒有直通電車,一路轉乘下來大概也花了一個小時半的時間。從京都地下鐵東西線「醍醐」站出來之後,稍微感到意外的是周遭充滿了新建的郊區住宅,與京都一般所謂的古都氣氛大異其趣。只是往醍醐山的方向走去之後,建築物逐漸稀少,也開始有了山林寺院的氣息。

醍醐寺是京都的世界遺產之一。其中一個原因應該在於它的五重塔。之前在「如月的東寺・五重塔」的文章中,曾介紹過東寺的五重塔歷經五次的燒毀與重建,因此現存的塔身其實是近代的建築物。事實上,京都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城市。除了雷擊和地震等天災因素之外,由於京都過去是日本全國的政治中心,每當政治鬥爭或社會動亂發生時,京都便很難倖免倒牆傾城的命運。醍醐寺自然無法避除這樣的待遇,境內的塔頭與寺院也曾多次遭受火災的蹂躪;然而唯一奇蹟式的例外是五重塔在西元951年落成之後,經歷了千年的歲月始終屹立,成為目前京都最古老的木造建築物。

另外一個讓醍醐寺成為世界遺產的重要原因,則應該在於它和豊臣秀吉的深厚因緣。就在醍醐寺僅剩下五重塔,其餘的建築物都被摧毀殆盡時,醍醐寺的寺主義演透過與豊臣秀吉良好的政教關係,獲得龐大的資金後援。豊臣秀吉不僅協助塔頭的重建,還大量寄與各種書畫工藝品,質量之豐富簡直可以媲美一座美術館。在1598年的春天,他更率領了妻妾近親以及諸大名共一千三百多人,浩浩蕩蕩駕臨醍醐寺召開賞桜大會。這場豪華絢爛的「醍醐の花見」使得醍醐寺一舉成為天下知名的賞桜名所。半年之後,豊臣秀吉安靜地撒手人寰。

後來醍醐寺的桜花又經歷了多少回的花謝花落呢。如今凝望著眼前彩霞繽紛般的桜花一色,以及不停地發出歡喜讚嘆和按下鏡頭快門的賞櫻人潮時,心中忽然冒出一股奇怪的念頭:從人間的觀點看來,也許稍縱即逝的桜花有一種輝煌的傷感;然而若從桜花的觀點來看,目不暇給的人世更迭才是璀燦的無常。

不過我趕緊回過神來,笑著搖頭甩掉這股莫名的想法。言語無用。我現在唯一應該做的,只是站在樹下靜靜領受桜花的醍醐灌頂。

4.01.2007

京都曼荼羅

我忽然明白:在京都的四条通、五条通、七条通、九条通與河原町通、烏丸通、堀川通及千本通...等縱橫街道所交織而成的棋盤方格中,星羅散落著東寺的薬師如来、三十三間堂的千手観音、西本願寺的阿弥陀如来、清水寺的十一面千手観音菩薩...等諸般佛陀,和無窮盡的明王、部衆與飛天。原來京都就是一幅立體空間的曼荼羅。
而且如果你穿越平安時代的朱雀大路,向東漫步到鎌倉時代的六波羅第,再往北拜訪室町時代的相国寺,然後折返安土桃山時代的二条城,接著南下探究江戸時代的壬生,並有空繞道明治時代的平安神宮一遊的話,當你終於抵達彷彿是21世紀羅城門的京都駅時,你會恍惚發現:原來京都也是一幅歷史時間的曼荼羅。
如果可以,我真想拋棄無謂的言語,只與你一起漫遊京都。無奈時間與空間是我們的人生當中始終無法左右的尺度。所以請允許我以拙劣的文字,在這裡和你分享京都的曼荼羅模様。